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培养 >> 课程资源 >> 正文

课程思政示范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一、课程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课程旨在通过将思政建设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办法,借助理论教学、案例研究、实践操作、情景式讨论等训练,使学生掌握包括网络表达网络安全、网络著作权、网络不正当竞争、网络犯罪在内的诸多理论知识,对目前国内、国外对于网络法治建设的成果、未来发展方向及面临的困境建立正确的认识;开阔学生学术视野,为学生们毕业后可能从事的网络新闻实践、网络法实务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行为指引和思想政治素质储备。

二、教学内容

结合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本课程授课内容为:

1.网络空间的主权与安全

2.网络空间的管辖

3.网络空间虚假信息与网络谣言

4.网络犯罪与电子证据

5.广告与网络广告

6.网络反不正当竞争

7.网络版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

8.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

9.网络时代的名誉权保护

10.网络空间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三、授课环节

授课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将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大学生建立国家自信、学术自信,引导学生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必须结合国家建设的具体成绩、国家参与全球化治理的贡献以及中国法治理论建设的成就,用事实向学生证明我国在经济发展、法治建设、学术生产上的伟大成就。

在本课程开课第一周,教师讲授了网络空间的主权与安全专题。结合互联网发展历史,教师介绍了网络空间秩序的形成、网络域名的分配等问题,并介绍了美国、欧盟、俄罗斯与我国的网络发展概况以及近年来各国在网络空间主权问题上的争议。结合近年来我国在各大国际场合提出的网络安全战略、网络主权观等内容介绍我国在网络空间的发展理念与思路。

任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化问题,引导他们用全球化眼光看待该问题,并通过介绍我国在网络安全立法保障、技术保障、全球话语权等领域的现状,展现我国在该领域的实力和贡献,传递给学生国家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全球治理的使命感、责任感,学生在讨论环节也分享了自己感受。

在讲授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专题时,除理论内容外,教师还结合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我国在抗击新冠病毒期间的创新与贡献。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疫情暴发之初,国际社会对于我国采用健康码方式追踪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做法提出种种质疑。随着疫情的蔓延,健康码、防疫app被世界各国采纳,中国的抗疫选择受到WHO及世界各国的认可。

本课程还鼓励学生找出身边的网络空间侵权、违法行为并利用所学内容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本学期的授课、展示与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圆满完成。教师与学生均在此过程中收获满满,不仅加深了对网络法理论知识、实践案例的理解,也对我国的网络法理论、网络治理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对我国的先进理念、先进实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微信公众号:
广西大学法学院

邮编:530004    电话:0771-3232345    广西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